內蒙古草原監管服務平臺運用無人機和遙感監測技術,提取近三年草原返青、草地長勢、蓋度、產量、三化、載畜量、放牧數量等指標,為草原保護建立動態監測體系,同時基于對草原生態監測數據,科學匹配資源與飼養規模,在保證生態健康條件下,改進家庭牧場家畜的飼養管理水平,實現牧場“人-草-畜”的持續健康發展,形成草原資源與生態動態大數據方案,為草原生態保護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。
系統主要包含:
生態事件監管
展示巡護情況的相關指標,包括網格員、無人機數量及在線狀態和行駛里程等。
草原監測
通過地圖圖層及圖表形式展示草原的長勢、蓋度、產量、三化、載畜量、放牧數量等指標,內蒙古每年每月的草原變化情況清晰地展示出來,方便預測未來趨勢及宏觀調控。
牲畜監管
分別建立牲畜普查、抽查、核查任務,并可以自由選擇任務的接收對象進行任務下發,普查完成后,可以對普查的結果綁定任務進行數據錄入或導入,通過普查抽查核查任務,精確獲悉每戶牧民飼養牲畜量,有效提高數據結果準確性。
科技服務
向用戶推送疫病防控、市場信息、農技推廣、農資服務、農牧補貼等知識百科,對用戶提報上的問題進行在線答疑。
內蒙古草原監管服務平臺的建設可以在生態修復、生態監測、智慧牧場、草畜平衡等方面,提供智能化、數字化管理。與此同時,該平臺可采集、整合多元生態數據,精細化管理生態資源和生態資產,并為生態保護和經濟生產決策提供依據。